培养“阳刚之气”连上热搜,它到底是什么“气”?
正文 |
培养“阳刚之气”连上热搜,它到底是什么“气”?!,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、加强学校体育制度顶层设计、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等方面着力,帮助青少年身心健康、体魄强健。
在性别上,就是男孩子偏女性。在性别角色上,表现为男孩子达不到社会期待,缺乏担当,没有上进心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特征。
妈妈称,他在和陌生人说话时羞答答的,做起事来也像个女孩子一样。在学校里,鸣鸣很少与同班的男同学来往。
原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,家中大人对孩子过于宠爱,把男孩子养得过于精细,鸣鸣就是其中一员。
“我在门诊中,就常常遇到一些男孩子已经快十岁了,还需要家里的老人天天喂饭。还有的男孩子,十二三岁还没有和父母分床睡。”苏连轩讲道,这种家庭环境,很容易导致孩子特别任性、长不大。
在这部分家长眼中,弟弟不需要成长,只需充当一个被照顾的对象。在很大程度上,导致弟弟没有真正成长。
据半月谈报道,首都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肖晶认为,理解、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,并塑造其行为、观念与品质,是每个个体的一项重要发展任务。
但男孩女孩的性别角色不仅仅指男女性的生理特征,还包括符合社会规范、他人期待、文化认可的行为特征、观念与心理品质的建设。
“我们提到的‘阳刚之气’不仅仅是指生理、外貌等方面的特征,也包括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男孩行为特征与积极品质的期待,例如独立、自信、勇敢等。”
肖晶说,这些积极的品质是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培养与发展的健康品质。我们既鼓励女孩更勇敢、更拼搏,也希望男孩更有爱心、有耐心。
俗话说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”,父母疼爱孩子,就要为他们长远打算,不能只顾眼前得失,更不能溺爱。在教育孩子方面,最重要的是帮助其成长,让其成为一个独立的、成熟的人。
一个没有担当的人,遇到困难时,会想着退缩、不敢面对。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问题,也容易退缩,无法真正独立,做事情也很难成功。
对于如何更好培养“阳刚之气”,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,还需要推动教育评价标准的改革。
储朝晖说,在“唯分数”的评价体系下,老师的喜好通常就是看课堂表现和成绩。听话的、成绩好的,往往能得到老师的更多赞扬和关注。
这会让一部分孩子压抑自己的个性,变得更乖巧、更顺从,从而减弱了“阳刚”的一面。教育评价改革,就是要更多元、更立体,尊重和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。
教育不只是培养“男人”“女人”,更应注重培养人的担当和责任感。文明其精神,强健其体魄,让身体和心智一并健康成长,才是最该被关注的。
“阳刚”强调的不是男女性别,而是外有健康强壮的体魄,内有阳光坚韧的品格,受得了艰难挫折,扛得起责任担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手机内容正文底部 |
已有条评论,欢迎点评!